
暗訪十年,無數次死裡逃生
作者:李么傻
更新時間:2017-07-17 23:56:16 [共43章]
最新:第 43 節
主人公叫胎素,假煙的小說叫做《暗訪十年,無數次死裡逃生》,它的作者是李么傻創作的文學、總裁、社會文學小說,書中主要講述了:本書為數個小故事組成,每個獨立成章,儘管作者還在寫,但可以視為完整版本,第一部已出版。
李么傻:在南方某著名媒體從業十年,現為某傳媒總裁助理。做過無數次暗訪,名字都不能見諸報端,被譽為南方媒體最神秘的記者。現在將自己暗訪經歷寫出來,與讀者交流。
【序言】偶然決定命運
10年前的今天,我離開了家鄉——一個西北的小縣城,獨自來到省會城市找工作。
此前,我是縣城公務員,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無所事事地坐在辦公室裡,“一杯茶,一根菸,一張報紙看半天。”那種一潭死水的日子讓我痛苦不堪。我在28歲的時候已經能夠預見到自己82歲時的生活情景。這裡每天的生活一成不變,我決定離開。
離開縣城前的那一個月,我夜不能寢。幾乎每天夜晚,我都會跑到縣城新開闢的一條街道上散步。黃昏時分,那條街道異常嘈雜,沒有店鋪,街道兩邊空曠的土地上,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堆唱卡拉OK的人,那些變調而高亢的歌聲在縣城遼闊的天空中盪漾,常常惹得周邊的狗群長聲吠叫,相互應和。到了夜半,這條街道就會空無一人,常常只有我一個人在這裡徘徊,路燈將我的身影拖得很長很長,又變得很短很短,路邊偶爾會響起幾聲蛙鳴,幾聲鳥叫,像玻璃一樣劃過寂靜的夜空,讓人頭皮一陣陣發麻。
猶豫了一月後,我終於下定決心,離開這座小縣城,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然而,當時我並不知道我能做什麼,我是否能夠找到工作。
10年前的今天,我的身上只裝著200元錢,踏上了開往省城的長途汽車。這是我所有的積蓄。
我在那座小縣城裡工作了5年,五年的積蓄僅有6000元錢,然而,不久前,做農民的父親得了一場大病,不僅花光了我所有的積蓄,而且我還舉債幾萬元。那幾萬元的外債,按照我當時的工資標準,足夠我用一生來償還。
懷揣著淘金夢想,我離開了家鄉。那一刻真有“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感覺,我知道自己出去後再也回不來了,我知道自己出去後必須取得成功,我無路可退。
那輛殘破的長途汽車載著我,和一車散發著腳臭汗腥的淳樸老鄉,一步步地離開了家鄉。我回望著愈來愈小的縣城,回望著那些靜默的村莊,淚眼朦朧。
此去,不可預知。
內容大略:
暗訪乞丐群落
暗訪妓女群落
暗訪血奴群落
暗訪酒託群體
暗訪代孕群落
暗訪假煙窩點
。。。。。。。。。
暗訪情節離奇引人入讀,是對本書第一感受。細細回讀一遍,對於作者的人物刻畫佩服不已,細膩到位、性格各有千秋,赤裸裸寫照社會底層失去某些人性與道德人群,反映了他們的悲哀生活,揭示社會另一黑暗的層面,給讀者留下沉重的深思。
當閱讀到暗訪’技‘女群落時,回想起曾到珠海旅遊路過蓮花路的紅燈區,親眼看到成百坦胸露乳的’技‘女當街拉客現象,震驚、心寒。難道她們不怕被恥笑嗎?是自願還是被壓迫?是什麼令她們這樣做?她們不怕艾滋病嗎?沒有想到事情後果對他們以後生活的影響嗎?這一系列的答案都可以在此章節找到。為’技‘女痛苦麻木的生活及只要有錢什麼事情都可以做的人生觀,感到悲哀和氣憤。悲哀她們因為家窮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和不懂得規劃自己;氣憤她們的自甘墮落,不願從頭再來。深夜靜思,’技‘女的存在雖是自古就有,但揭示她們骯髒的真實生活也不是第一次,為什麼仍有那麼多妙齡少女犧牲正常生活,危險投入這令人齷齪行業中呢?醒醒吧!為錢而自我摧殘的瘋狂’技‘女。
描寫’技‘女生活的書籍很多,但是沒有一部書籍像這樣深刻、具體、全面,全方位地揭露了站街女們鮮為人知的生存狀況。
閱讀眼光從’技‘女群體轉移血奴群體,用兩個字概括個人情感——“同情”。同情那些為了生計不得不賣血的血奴,其中還要遭到血頭的剝削和毒罵,甚至毒打,最後得了艾滋病生命垂危。近幾年很少聽見有血奴出現的報道,但聽說有犯罪群體組織窮人賣骨髓、賣肢體、賣內臟。這個社會怎麼就變得越來越恐怖呢?越來越沒有人性和道德呢?報紙所報道真人事蹟的中國優秀傳統美德精神怎麼就這樣少得可憐了呢?同情之餘還有悲憤,我們應該怎麼解救他們?
能夠把血奴寫進書籍中,這是第一本。
書籍內除了帶給悲憤等感受外,還有被欺騙的啟示,不是被書籍所騙,而是被書中所寫的乞丐欺騙。我們這座城市裡,大街小巷常常看到殘疾的乞丐,時常會以兩元幫助他們。當看完《暗訪乞丐群體》章節,才知道殘疾乞丐是喬裝出來,街上的孤兒是有父母的,頓時萌生以後再也不相信乞丐的念頭。欺騙的數目雖然小,但是卻傷害了他人的愛心,也漸漸體會到為什麼有那麼多人說——現在社會已經失去誠信了!
書本所寫的暗訪人物固然給人深思,作者的經歷同樣讓人佩服。透過字裡行間,我能深深感受到作者的堅韌,面對逆境還是順境,他都能不偏離原則,及時調節心態,以及被他敢闖敢拼的激情所感染。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在張口說瞎話,不是這樣的!書籍中不僅僅是揭示社會陰暗的一面,更重要的是告訴讀者如何面對自己的生活,是選擇章節內面的失去生活意義的“小人”?還是選擇像作者那樣不斷突破困難,創造機會,改變生活。答案已經存在每位讀者心中,無需多語。
但願隨著時間的推進,漸漸消失章節中的黑社會,進入陶淵明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中的大同社會。